標本脂、溶血對臨床生化項目的干擾和處理辦法
作者:admin??發布時間:2022-03-19
標本脂、溶血對臨床生化項目的干擾和處理辦法
原創 耿麗霞 檢驗醫學 2022-03-15 11:01作者 | 耿麗霞
單位 | 河北工程大學附屬醫院檢驗科
山東百歐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型號TGL-16
▲脂血對生化項目的影響和處理
脂血癥是血液中存在異常高濃度的脂蛋白,導致血清樣品出現不同程度的混濁。脂蛋白中乳糜微粒(CM)的和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體積大懸浮在標本中,會導致標本產生混濁或形成看起來像牛奶的混懸液,進而對其臨床生化的結果造成一定的干擾。
而脂蛋白中較小的顆粒——小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s)和高密度脂蛋白(HDLs)對臨床生化項目的影響較小。儀器制造商和生化試劑的廠家雖針對不同的試劑會提供關于乳糜對檢驗項目產生干擾的說明,但卻沒有指出乳糜程度與結果改變的相關性。
專業機構也沒有關于脂血樣本對檢測結果干擾十分準確的參考資料。這就要求檢驗工作者在臨床生化標本檢測中,了解高脂血標本對其干擾檢測的機理和消除干擾的方法,避免發出與臨床不符的檢測報告,給臨床醫師造成誤診。
01生化標本常見脂血的原因有
1、標本采集前禁食時間不足。
2、患者本身因素:患有糖尿病和胰腺炎等疾病或某些生活習慣的患者的脂血癥發病率也會升高。比如:生酮飲食和酗酒。
3、醫源性原因,例如在藥物過量和全腸外營養中使用脂肪乳治療,以及包括類固醇、抗病毒藥物和丙泊酚等藥物。
02脂血干擾生化標本檢測的機理
1、脂血造成的渾濁會在比色測定時引起光線散射,最常見的是改變樣品的光吸收特性。在整個可見光譜范圍內,脂蛋白的光散射均可發生并隨著波長的減小而增加。因此,涉及較低波長分光光度讀數的方法受到的影響最大。尤其利用340nm處的吸光度變化而測定的結果,如果標本存在脂血癥,這些項目讀數過程會變模糊。比如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磷(P)等。
2、基于比濁法測試的項目,因樣品的光散射特性的變化而受到影響。比如前白蛋白(PA)和載脂蛋白B(AproB)等。
3、由于脂蛋白的“占位”效應,會造成電解質檢測結果偏低。
4、由于脂蛋白的“吸附”效應,會造成一部分檢測物難以被檢測到。
03脂血標本的處理方式
1
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協會(CLSI)推薦使用超速離心處理血脂樣本。常規離心后的血清加蓋密封,使用超速離心機,促使CM層分離出,然后吸下層清液再行生化項目的測定。而超速離心對于一些實驗室來說仍然不太現實。因此,一些實驗室使用臺式微型高速離心機來代替超速離心機。
盡管高速離心在降低甘油三酯濃度方面效果較差,但足以去除較大脂蛋白并能夠分析某些項目;如果脂血癥主要是由尺寸較小的VLDL顆粒引起的,高速離心則效果不佳,必須重復幾次才能獲得清晰的血清。
經高速離心后吸取下層清液測定,使脂血對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總蛋白(TP)、磷(P)、前白蛋白(PA)和載脂蛋白B(AproB)等干擾得到明顯糾正。
高速離心后的下層清液必然導致甘油三酯(TG)和總膽固醇(TC)減少,特別是TG濃度會明顯下降,因此,此法不宜對這2項血脂指標進行測定。下圖1是一例脂血標本離心前測定生化項目的結果截圖。圖2是用百歐高速離心機TGL-16轉速為13000r/min,離心20min后取下清液測定生化項目的結果截圖。
圖1
圖2
圖1的TP為97.2、P為3.66明顯高于圖2的TP為85.4、P為1.62,圖1的PA為5.6、AproB為0、sd-LDL為0.458明顯低于圖2 PA為402.4、AproB為0.820、sd-LDL為1.833。圖1和圖2 ALT、AST等沒有明顯變化,這可能與標本脂血程度有關。
顯然高速離心后取下清液測定的結果符合臨床實際結果。而TG和CHO卻不能按高速離心后取下清液測定的結果審核,應該按離心前測定的結果審核。下面以PA為例,從PA的反應曲線上可以看出脂血對它的干擾。
百歐TGL-16高速離心前PA的反應曲線如圖3所示:
圖3
百歐TGL-16高速離心后的反應曲線如圖4所示:
圖4
非脂血的標本PA的反應曲線如圖5所示:
圖5
顯而易見,圖3的PA反應曲線受到脂血的干擾,而圖4的PA反應曲線與無脂血的PA反應曲線相符合,從其反應曲線可以看出已經消除脂血的干擾。
2
化學試劑方法去除樣本血脂,無需使用額外儀器即可有效去除脂質,例如美國一家公司生產的Lipoclear,一種非離子環糊精(StatSpin,Norwood,Massachusetts,USA)。然而,這些試劑由于稀釋或可能直接干擾某些測試而導致樣品基質發生顯著變化。
此種方法對于脂溶性代謝產物分析并不合適,因為在沉淀過程中會耗盡樣品中的分析物。脂質清除劑乙醚,屬于不溶于水的有機溶劑,采用該種方法可提取出血脂,進而減少或排除脂血對ALT、AST和TP等檢驗指標造成的干擾,卻不能排除對ALB、GGT、LDH、BUN、GLU、Ca等指標的干擾。
3
血清稀釋是另外一種可行的降低脂血癥干擾的方法,但稀釋倍數受到測量程序分析能力的限制。若脂血太嚴重,不得不加大稀釋倍數,從而會引起稀釋誤差,造成結果不準確。
4
通過樣品空白降低脂血干擾,分兩步實現,首先將樣品與樣品稀釋劑(“樣品空白”)混合,然后讀取吸光度讀數。隨后加入觸發試劑,使反應繼續進行,并讀取第二個吸光度讀數。這兩個讀數之間的差值用于確定最終結果。
以上4種處理方式均能有效消除脂血對標本檢測的干擾。但在日常實際工作中,由于方法2和方法3的局限性,方法4的繁瑣性,并不適用于大批量臨床常規生化檢測工作。使用轉速為13000r/min的百歐TGL-16高速離心機,離心20min后取下清液測定,能很好的消除脂血標本的干擾,得到較理想結果,能夠滿足臨床需要。仍需要在報告單上注明該標本為脂血標本。
▲溶血對生化項目的影響和處理
有關生化項目溶血標本的問題,耿老師2月27日在檢驗醫學微信公眾號已經有過推文詳解,現摘錄在這里:
01為什么溶血標本會被拒收?
標本溶血是臨床生化檢驗中最常見的一種干擾和影響因素。溶血后對多數的生化反應會產生影響,導致檢驗結果不準確,不能客觀真實地反映患者當時的身體狀況。
02生化哪些項目會受影響和其影響機理?
01結果偏高的項目
(1)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 紅細胞內的AST含量比血漿中的AST高出近40倍,故溶血時AST可升高。
(2)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紅細胞中的ALT比血漿中的含量要多7倍左右,因此,溶血后ALT也可上升,對比AST可知,溶血對該指標的影響較小。
(3)乳酸脫氫酶(LDH)和α-氫丁酸脫羧酶(α-HBDH):紅細胞內LDH含量較血清中LDH高180倍,即使較小的溶血都會導致結果偏高。LDH活力基本通過α-HBDH體現,溶血時二者會同步升高。
(4)磷酸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紅細胞存在腺苷酸激醇(AK)對三磷酸肌酸和二磷酸腺苷(ADP)生成肌酸和三磷酸腺苷(ATP)的反應有催化效應,在反應過程中生成的ATP會增加CK活性,進而引起結果偏高。同樣同工酶CK—MB也會升高。
(5)鉀(K):紅細胞中鉀離子的濃度比血漿中高30多倍,溶血后K會升高很明顯。
(6)總蛋白(TP):一般選擇雙縮脲法來測定,測量的主波長為540nm。血紅蛋白的吸收峰在555nm處。當紅細胞發生溶血破裂后,很多血紅蛋白會進入到血清中,從而引起測量值偏高。
(7)膽堿酯酶(CHE):溶血時在紅細胞內的真性CHE逸出,致使測定血清的CHE結果假性增高。
02結果偏低的項目
(1)γ-谷氨?;D移酶(γ-GT):當標本溶血時,會引起γ-GT活性下降,從而引起測定結果下降。
(2)堿性磷酸酶(ALP):同樣標本溶血將導致ALP活性下降,造成假性ALP水平降低。
(3)血糖(GLU):為標本溶血后血清被稀釋以及紅細胞破裂后釋放的還原性輔酶中和了反應過程中部分中間產物 H2O2,使得反應的最終產物醌式染料的濃度降低,兩方面影響因素綜合導致Glu測定值偏低。
圖1為患者標本溶血的化驗結果,圖2為同一患者當天發現標本溶血后重新抽血,未發生溶血的標本的化驗結果。由以下兩張圖片可以看出溶血前后AST、LDH、α-HBDH、CK、CK—MB、TP和CHE均明顯升高,K和ALT未發現明顯升高,ALP和γ-GT沒有明顯變化。這可能與標本溶血程度有關。
上一篇:公告 下一篇:沒有了